2020年11月28日下午兩點,2020年社群信息學學科研討會繼續在云大賓館四樓會議室舉行。下午進行的是第三場學術報告,主題是“社群信息學與信息行為”。本場報告由中國人民大學閆慧副教授主持,南京理工大學趙宇翔教授、浙江大學王素芳副教授、鄭州大學王平教授、河北大學楊秀丹教授、云南大學王晉副教授相繼進行了學術報告。

中國人民大學閆慧副教授 主持學術報告

趙宇翔 教授
南京理工大學趙宇翔教授作了題為《基于移動經驗取樣法的慢性病用戶日常健康信息行為追蹤研究》的研究報告。趙宇翔教授首先重點介紹了本研究所采用的移動經驗取樣法:該方法在傳統經驗取樣法的基礎上,融入了移動互聯網的技術,能夠捕捉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狀態下人們的真實行為、感受、思想。趙宇翔教授指出,移動經驗取樣法可用于采集慢性病患者個人日常信息行為數據;而如何對通過移動經驗取樣法所采集的數據構建出精準的慢性病社區用戶畫像,并根據用戶畫像對慢性病患者進行聚類是該研究旨在解決的問題。

王素芳 副教授
浙江大學王素芳副教授作了題為《流動兒童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源選擇研究:以杭州為例》的報告。王素芳副教授以信息行為差距為邏輯起點,以流動兒童的信息需求、搜尋、利用為關注對象,通過實地問卷調查、參與觀察和訪談的方法展開了此次研究。報告期間,王素芳副教授通過詳實的圖表分享了其在流動兒童信息需求及個體差異、信息源選擇及個體差異、信息搜尋的影響因素三方面的研究成果。

王平 教授
鄭州大學王平教授作了題為《國內未成年人數字權利保護期望的實證發現》的報告。王平教授梳理了未成年人使用互聯網的風險和機遇,然后通過對比未成年人及其父母的數字權利保護期望量表得出了二者對數字生活認知的差異性。呼吁家長要樹立風險與機遇并存的認知,積極參與未成年人的數字生活,幫助未成年人學會正確使用互聯網。

楊秀丹 教授
河北大學楊秀丹教授作了題為《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新型職業農民信息能力研究》的報告。楊秀丹教授首先指出,當前的世界處于不斷的變革之中,各種新興技術正與傳統社會不斷融合,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接著楊秀丹教授回顧了自己深入太行山進行田野考察過程中的新發現,闡釋了太行山道路能夠發展成為創新驛站的原因。最后,楊教授通過數據量表論述了不同變量對太行山農民信息能力的影響,并期望通過自己的研究讓未來的時代記住農民這個沉默的群體。

王晉 副教授
云南大學王晉副教授作了題為《國外少數族裔信息行為研究進展及啟示》的報告。王晉副教授首先向與會專家學者介紹了社群信息學在云南大學的緣起,隨后圍繞“研究概況”“研究內容”“影響因素”“啟示”四個方面展開論述了國外少數族裔的信息行為研究現狀。此外,王晉副教授還分享了中緬邊境地區跨境民族日常信息行為調研案例,并強調該案例的關注點在于跨境民族的信息行為。

開放討論
開放研討環節氣氛熱烈,與會師生積極互動提問,就信息獲取的倫理問題、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的實施策略、信息規避、社群信息學的概念、未成年人數字權利等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本次研討會以“聚焦數字福祉,創造數字包容”為主題,旨在為社群信息學領域專家學者搭建交流平臺,促進本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最終,會議決定2021年社群信息學學科研討會將由山西財經大學主辦。